back to the top of this page

設計後設語系中造型文法之結構分析
The Structure analysis of Gestalt Grammar for Design meta-linguistic

黃崇彬
Robin Huang


摘要   ABSTRACT
本文係以系列家電產品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各有完整之特定生活提案的系列家電產品,分別視為一個個完整且獨立之設計語言系統。透過大量調查樣本之統計解析,尋找出各個語言系統之間的共通規約,並利用數學的邏輯符號來處理這些形式化的設計語言,從而建立系列電產品設計語言系統的後設語言體系之語法模型。本論文的構成,乃是透過對日本1989年春至1991年春三年之間,市場上107個系列家電產品、約兩千種電氣家族商品之調查樣本的深入探討,參照設計語言學的觀點、綜合分析而成。首先歸納出設計語言系統所包含的8個主要之構成語素,並加以處理、剖析與討論。同時再利用多變量解析方法,分析出4大類型設計語系的基本模式,進而解析出其後設語言體系的造形文法之構造。
This study is to make clear, by linguistic,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 Design Meta-linguistic ". Design, a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lates the design-concept from designer to user with design objects. As a result of this view point, author after studied 107 series of Japan electric produc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sign characters and factors were played the role of "Morpheme" and "Tagmemes". And found there were several structure types about the Gestalt grammar of the design meta-linguistic.

關鍵詞   KEY WORDS:
設計後設語系、造形文法、形態語素、文法語素、語言構造、系列家電產品
Design meta-linguistic, Gestalt Grammar, Morpheme, Tagmemes, Linguistical Structure


前言
根據藝術理論家Tomas Maldonado的觀點,所有各種形式的藝術與應用藝術,包括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環境設計、商業設計、服裝設計…等各個設計領域在內,皆可視為是「創作者」將其完整的「理念」傳達給「接受者」的一個「傳達過程」。在這樣的思考之下,工業設計工作者將設計理念傳達給使用者時,所使用的種種造形記號,以傳播學觀點而言,便可歸類為「非語言傳達」(Non-Verbal Communication)形式的一種廣義語言溝通符號系統。

就「產品語意學派」美國Michael McCoy教授、R.Butter教授等人的設計觀點而言,從設計者設計意念的形成開始,即是一連串理念擴散的傳播過程;除了利用的媒體(符號載體)不同之外,工業設計本質上和一般其它的語言符號系統並無任何差別。只因為源於訊號發信者(設計師)對這種非言語語言系統的記號解釋機轉(Mechanism),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文化差異,導致這種語言系統傳達訊息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時而或有忽視記號及誤解記號之現象發生。然而,縱使如此,吾人仍每每可經由一些傑出工業設計作品,體會到設計者的原始概念,或多或少感受到設計者所想要傳達的強烈訊息。

如果工業設計果其然可以運用語言學的「語意學」(Semantics)、「語法學」(Syntactics)乃至「語用學」(Pragmatics)的觀點加以探討,則理論上亦可視之為「語系」(L 騛鵅u生活形態」(Life-Style Study)方面的探討,累積了不少的成果和研究心得,因而逐漸發展出一種新的設計策略。這種新的設計策略,不再只是以單一的產品設計為滿足;而是透過一組完整的產品群,以推廣某一種新的生活提案為其設計的最終目標。在這種狀況之下,整個產品群、廣告文案,共同形成了一個嚴密而封閉的語言體系,傳達著同樣的設計訊息。於是,即使同一家公司的各個家電系列產品,分別是由許多不同的設計師共同完成,彼此之間在設計語言上都沒有太大的關連,皆可視為是一個個獨立且完整的語言體系。

本文透過對日本1989年春至1991年春三年之間,市場上107個系列家電產品、約兩千種電氣家族商品之調查樣本,進行深入的研究。所有樣本皆以系列家電本身的單行本型錄為基礎資料,配合各家電廠商所提供的原始設計資與筆者親自的訪談記錄加以整理而成。

基本假設
本文假設工業設計的「後設語言」系統,如同其它的語言體系一般,產品的語言體系也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單位---「語素」所構成。這些語素,依照其在整個語言體系中的作用,可以區分為「形態語素」(Morpheme)與「文法語素」(Tagmeme)兩大類。如果依照其記號的表現形式,則可以區分為「語言記號」(Verbal)、「副語言記號」(Para-Verbal)與「非語言記號」(Non-erbal)等三種類型。(參照圖1)

本研究針對所有樣本,分別抽取八項設計語素加以調查與群化處理。這八項設計語素為:1.語言體系中心的意味性存在,2.中心的意味性存在之具象化,3.語言體系記號群的裝飾性表現,4.語言體系記號群表現的閉鎖度,5.語言體系記號群的廣度,6.具象化的中心意味性存之使用,7.具象化的中心意味性存之使用,8.輔助語言體系之有無。由於各項語素的特質不盡相同,是以依其特質採用不同的尺度與分類方法,加以群化處理(grouping)。限於篇幅,僅將八項語素的分析簡單敘述如下:

語素.語言體系中心的意味性存在
任何一個系列家電產品,必然要擁有一個自己專有的「系列名」。這個系列名的命名,必需考量社會背景、文化習俗等諸多因素,除了要顧及發音、字義之外,還要能表現出整個系列產品背後的設計理念及精神。換言之,這個系列名非常重要,是整個系列家電產品的中心所在。正由於系列名是一個俱有其特殊意味的語辭,所以吾人可以依照語言的兩義性,經由其「外延意義」(Denotation)與「內涵意義」(Conntation),認識體會到整個系列家電產品的設計精神。本篇論文使用「KJ法」,分析所有研究對象之系列名,從而得到三大類的命名類型。(參照圖2)

語素.中心的意味性存在之具象化
事實上,所有的語言都不是完整的記號媒體,當它從語言變成文字時,本身即已轉換成一個全新的視覺記號。以視覺傳達的觀點而言,文字所使用的字體、大小、已經又分別賦予了這個言語記號一些新的意義,進而產生了一些新的內涵。同理,當系列名被處理成標誌或是標準字,將之以IMAGE-SCALE MAP進行分析。並對照形容詞的IMAGE-SCALE MAP,得到6組系列名標誌的造形族群。(參照圖3)

語素.語言體系記號群的裝飾性表現
系列家電的設計語言體系,基本上主要是乃是籍著產品來表現所欲傳達的訊息。這些產品所組成的記號群,每每喜歡使用某些特殊的色彩計劃,或是採用特定的材質、紋樣(Pattern)等手法,來加強表達其設計的訊息。在既定的形態上,加上這類修飾性的設計的手法,有時可以產生不可思議的造形效果,本論文將此稱之為設計語言體系記號群的裝飾性表現形式。這種語言要素的運用,因其亦能產生傳達訊息的功能,如同一般語言系統的飾語,使傳達的訊息更加生動鮮活。是以本研究據此亦依各系列家電產品之色彩計劃等,整理出4大類。分別為1.單文節的裝飾性表現、2.雙文節的裝飾性表現、3.多文節的裝飾性表現及、4.多重的裝飾性表現。

語素.語言體系記號群表現的閉鎖度
誠如前言,產品本身才是設計語言傳達的最主要媒體。理想狀態下,以設計者的立場,當然是希望能規劃出一組完全創新而獨特的系列家電產品。但是顧慮到生產管理與市場行銷的現實條件;製造上為了追求更大的零組件共通性,消費形態又大都是屬於為搭配家中現有家電而添購者;導致設計工作能發揮的空間受到限制。如果一個系列家電的造形十分特殊,與其它的家電製品有著明顯差異,我們稱之為這個系列的設計語言「相容性低」,或是記號群的「閉鎖度1」。亦即意味著這個設計語言體系的排它性很強,不易與其它的系列家電產品並陳,代表其語言體系有著相當強烈的獨特語法及記號運用法則。

所謂產品設計應包含有「外在的形態」及「內在的形態」兩個側面。「美妝性的外在形態表現」與「解剖學的內在形態表現」,兩者同樣重要。依此觀點,本文參考了日本松下電器所公司謂的「新規性15要素」,據以判斷研究對象的語言閉鎖程度,並將之歸納成:1.Re-Color Planing 2.Re-Graphic 3.Re-Stying 4.Re-Design 5.Re-Degin等5大類。

語素.語言體系記號群的廣度
語言系統的所使用的記號越多,意味著語言所欲表達的內涵越廣汎。一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系統中,語彙越多,往往其文義內涵也越深遠。

在系列家電品的設計語言體系中亦然,系列所擁有的產品項目越多,其所欲傳達的生活提案內容也豐富。相對屬於比較文法性質的語言要素。本論文將研究對象107個系列家電,配合84個差品項目,形成一個107×84的矩陣,再以多變量解析方法的「類聚分析法」(Cluster Analyis),用電腦進行計算。結果在階層樹形圖上,得到10個隻團。分析這10個集團,同時參照小林輝邇氏的「生活域界」(Living-zone)圖式,歸納成4大型,分別為1.飲食域界的系列家電、2.衛生域界的系列家電、3.休憩域界的系列家電及4.總合域界的系列家電。

語素.語言體系記號群的深度
針對同樣的指涉,如果能有越多記號組合來表達,顯示語言體系的表現能力越強。也就是說,記號解釋者可以借用許多不同的描述方式,來傳達相同的一個意念和訊息。設計語言體系亦然,設計者(=記號解釋者)假如能透過多種的記號組合之表現,來說明其設計理念,將可以使其所欲傳達的訊息更加詳細且週嚴。具體地說,在不少的系列家電產品當中,同時擁有2種以上不同設計的相同產品,便是如此。這意味著此一系列家電的設計語言體系,有著更週詳的傳達能力、及更完整的記號表現。因此,將先前經類聚分析所得之10個集團重新整理,所有的系列家電產品其記號群的深度,可以簡單地區分成深淺兩大類。

語素.具象化的中心意味性存之使用
一般而言,大部份的系列家電都擁有一個特別的設計的標誌或者是標準字,這個要素也就是前文所謂的「中心意味性存在之具象化」。然而觀察日本家電業者,實際販賣系列家電製品的現狀,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系列家電都會將這個標誌運用到產品、廣告及型錄之上。亦即是說,縱使有一枚屬於系列家電所獨有的標誌或標準字,也不見得會將之運用在產品等記號體之上。

這種情況說明了「中心的意味性存在之具象化」這個語素的運用法則本身,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語素。當然,這是一個文法語素。本研究將「中心的意味性存在之具象化」這個語素再區分為標準字(Logotype)、標誌(Sign)、副標(Sub-Copy)三部分,依其

(1)系列名是否具有明顯的兩義性?
(2)型錄中是否使用標準字?
(3)產品上是否使用標準字?
(4)型錄中是否使用標誌?
(5)產品上是否使用標誌?
(6)型錄中是否使用副標?
(7)產品上是否使用副標?

等7個評估指標作為判斷尺度,交叉分析,將所有的研究對象歸納成4類。

語素.輔助語言體系之有無
事實上由於目前在工業設計這種「建構語言」的記號與意義之間,尚未建立起一個「約定成俗」(Convention)的指涉規約,所以在傳播的過程中,仍然偶爾要借助到現有的語言系統(文字)。透過廣告文案以及型錄的文字說明,可以更加具體地將原本的設計理念,直接訴諸於文字,傳達給消費者,以補設計語言體系之不足。所以本論文將擁有專門一本型錄的系列家電抽出,認定其在主要設計後設語言系統以外,同時尚有一個以文字與影像形式的輔助語言體系存在。此外,本研究在進行當中,亦曾對所有107個研究對象的廣告文案作過分析。針對800多筆的文案內容作詞義解析,經過解釋、歸納、比較等過程,統計的結果,證實由文案的敘述中,確實可以發現最初的設計目標及設計者所欲傳達的設計思想。

後設語系的成立

後設語言之分類
為建立系列家電的設計語言後記語系,首先必需要將類似的研究對象歸納在一起,得到幾個基本的標準模型,以便進行其它的研究工作。本研究以先前所述的8個語素作為評估的尺度,將107個調查樣本交叉進行一次類聚分析運算,從言個107×27矩陣,計算的結果,可以得到4大類後設語言系統的典型之集合。(參照圖4)

為方便計,觀察4大後設語系所含之系列家電,依普遍性原則將之依演進發展的先後順序,分別命名如下:

1)原始型家電產品設計後設語系
2)初期型家電產品設計後設語系
3)發展型家電產品設計後設語系
4)進階型家電產品設計後設語系

 

後設語系之模型
順利得到設計後設語言之4大典型的系列家電設計語系之後,只要進一步分析各個集合當中的共通特性,便可歸納出各個後設語系模型的基本構造及其它的相關法則。本研究於此旋轉矩陣,將8個語素,分別對應4個集合的系列家電設計語言體系之評估尺度,再一次進行類聚分析的計算解析。至此,可以分別得到4個後設語系典型中,各個語素之間的「比重分布」和「相關距離」。重組語素的比重分布和相關距離兩項因素,便可構築出後設語系的語言構造,並同時以圖式來表現。以下的4幅構造圖分別顯示了各類型後設語系的語素關係與語言架構的模型,連結線的距離代表著語素之間的相關程度;而語素所示部分的面積,即意味著語素在後設語系中的重要性。

觀察這些後設語言的文法構造,可將歸納出基本上系列家電後設語系的發展軌跡。在最早先的原始型後設語系時,以多種非語言記號語素為構成主體,而且關連緊密;證諸事實,亦可見最原始的系列家電產品設計,多偏向於以外在形態上共通的形體、記號、色彩等的統一,作為設計上的重點。當產品系列發展到初期型後設語系時,使用的語素開始減少,且多屬文法語素的非語言記號,關連更加緊密,甚至發生重疊現象。隨著語系的次第成長,發展型後設語系時,整個後設語系的結構開始瓦解,語素之間的關連變得十分鬆散,意味著形成一個比較開放自由的設計規範。而當進到進階型後設語系時,語素間的關連雖然反趨嚴謹,但是具決定性影響的語素已經簡約到僅剩三項,設計的創意空間在隱性的文法結構中,依然保有相當的發揮。

 

結語

工業設計發展至今,亦有百年的歷史。在可見的未來,工業設計史的研究勢必成為一個專門且獨立的學術研究領域。基於工業設計發展史上的諸位大師,通常皆在其個人獨特的設計語言風格;本篇論文希望能提供未來的研究者,在分析解釋大師們的設計語言時一個可以參考的解析工具。此外,對於目前的工業設計實務作業,本研究也期望能野人獻曝,不論在產品識別體系或是系列產品設計上,皆能提供一個統一設計後設語言的方向。

如本文所言,目前設計後設語言系統的記號與意義之間,尚未建立起一個約定成俗的指涉規約。所以實際上在記號的傳達過程當中,時常發生一些誤解語意或忽略記號的情形。記號的傳播過程中,發信者透過自己的「場」解釋記號之後,方把記號傳送出去。受信者接收到記號後,亦透迥自己的「場」之差別,造成語意傳達之差異。因而,研究並歸納這些設計記號與指涉之間轉換機構,找出當中的關連,從而規範出新的法則,將是一個相當值得探討的領域。

當然,任何一個語言系統在實際運作時,必然會因某些環境的外在條件,產生變化。這種事先未曾料到的變化,筆者將之稱為語言體系的「變形文法」。就設計的後設語言而言,研究這些變形文法的起因與變化法則,將有助於設計者掌握對於未知市場消費者的可能反應。尤其是對於台灣這個以外銷市場為主的地區而言,這方面的研究益顯重要。

 

主要參考書目

1.山田祐一,大和田稔。1986。電化意味.家電機能。Design News,153.P5-13。
3.小林重順等。1965。意味。鳳山社。
4.川間哲夫。1987。Sign.Design,Semiotics--記號觀點
。INDUSTRIAL DESIGN,139+140,P26-28。
5.石田律。1980。Electric Consumer Products in Japan/1950-1980--家庭電氣製品於社會.文化的契機意味,筑波大學藝術研究科修士論文。
6.本明寬。1988。造形心理學入門。美術出版社。
7.金子隆芳。1985。形語。社。
8.林榮一…等。1990。言語學潮流。勁草書房。
9.岩井正二。1994。「製品使方」事物體系言語。學研究, No.102,P17-24。
10.高梨隆雄。1990。設計美學。社。
11.柏木博。1984。日用品思想。晶文社。
12.星野克美。1986。消費記號論。講談社。
13.梅原伸浩等。1988。言葉構造化新方法論開發。千葉大學工業意匠研究室。
14.須永剛司。1986。人間製品合適合關研究。筑波大學學位論文。
15.勝見勝。1986。現代理論--歷史的展望今日課題。社。
16.遠藤邦武。1987。視覺傳達論。東京-學院出版局。
17.戴華山。1982。語意學。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18.Charles Morris。1946。Sign Language and Behavior。(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Rudolf Arnheim,李長俊譯。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灣)雄獅圖書公司。
20.Victoria Fromkin。1975。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地球出版社。
21.Michael McCoy等。1987。特集--製品形態意味論。INDUSTRIAL DESIGN, 139+140,P4。
22.Stephen Belly。物品言語。Design News,162+163,P10-16。
23.Peter Krechic。1989。製品言語.。Design News, 162+163.P37-39。